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世界讀書日|讀書心得分享三(三篇)
2023-04-23
掌上高考整理
作者:
關注掌上高考
?

溫馨提示:雙一流大學2023年錄取分數線匯總,點擊此處下載,來看看你能上哪些大學!

  隨著第28個世界讀書日的到來,中國教育在線特別策劃了“和我一起讀本書”活動,邀請了全國教育專家學者、大中小學領導、老師等共同推薦書籍,分享讀書心得。此外,掌上高考還整理了優秀圖書的讀書心得供各位考生參考、借鑒!

點擊此處查看“大家都在推薦哪些精彩圖書”  

“當代英雄”是每個時代的大多數——讀《當代英雄》有感

  赫爾岑在看了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之后曾經說過:“像奧涅金這樣的人在俄羅斯每走一步路就會碰見他?!蔽以诳戳巳R蒙托夫的《當代英雄》之后也想說:“像畢巧林這樣的人在俄羅斯每走一步路就會碰見他?!钡拇_是這樣,這兩部作品都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19世紀20、30年代的人物典型,對社會具有極大的概括性。

  《當代英雄》確實是幅肖像畫,但它并不是某個人的肖像畫,而是對19世紀30年代俄羅斯那一代青年人身上那些發展到極致的惡習的描繪?;蛟S一些人認為《當代英雄》沒有起到道德模范的作用,然而由于人們長時間食用甜點,消化系統已經紊亂了?,F在正需要的是逆耳忠言和苦口良藥。書中為我們展現的“多余人”畢巧林則是發人深省的一味良藥。我想通過本文以“多余人”畢巧林為中心和線索來探究一下《當代英雄》這本書以及“多余人”這個深刻的文學形象和社會現象。

  首先我覺得“多余人”這是個通過比對得出的概念。因為他高貴的出生、博學與廣識、有獨立的思想然而卻一直在破壞別人的幸福,強烈的嫉妒心、玩世不恭使得他成為了一個“多余人”。本書的精巧之處便是對“多余人”畢巧林的多余之處淋漓極致的體現,我覺得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細節描寫。包括外部的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等,以及內部的心理描寫。對畢巧林形象的刻畫帶給讀者直觀的印象。作者通過旁觀者的口吻為我們刻畫了一個體格健壯、氣質高雅穩重的人,是一個具有高貴血統的人。同時不經意間抒發了一些作者本人的態度,他認為從外貌上看畢巧林是“有意志去抵御躁動的情感和墮落的生活的”,“他不是一個坦率的人”。但介紹的最后一句卻筆鋒一轉說,這僅是作者本人一家之言,并不將這些觀點強加給別人。這樣的描述使得我們對畢巧林的真實性格有了更加濃厚的興趣,想迫不及待地閱讀下文看一看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心理描寫。作品中矛盾復雜的心理描寫,由外及內地表現人物,被稱作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社會心理小說?,F實主義文學加深了對人的認識,文學對人的內心的描述更是別的藝術或者科學技術難以取代的。心理描寫能表現出人認知自身,人在環境中的感覺感受,這是通過繪畫、音樂等藝術無法傳達出來的。作者通過三部分大篇幅的畢巧林日記為我們展示了這個“多余人”豐富的心理活動,他的情感也是錯綜復雜的。他一直在破壞別人的幸福卻又時常自我反思。他蔑視愛情卻又渴望愛情。對于貝拉、瑪麗公爵小姐的情感他只不過是抱有一種玩弄的態度。就像是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清楚地知道女人是否會愛上他和什么時候會愛上他,因為他深諳人性與社交。

  在與情敵的斗爭中,他始終處于有利的地位。他還喜歡使用激將法,讓別人在他的刺激之下做出不好的行為,展現出許多人性的弱點。這些對人性的異化都使他感到滿足,竭力摧毀別人視為珍寶的夢想又使他得意。他始終被一種卑鄙但又無法抗拒的欲望所支配但是他又覺得“哪怕只有一次那么刻骨銘心的戀情也會讓我心滿意足”,他也感到自己的內心是極度悲慘凄涼的。對于友情他是不屑的,他的身上只能發生臭味相投或者是他說的“惺惺相惜”友誼。對他來說是一種無用的束縛。對于友情和愛情他始終不能坦誠,因為他覺得在這些關系里總有一方會成為另一方的奴隸,而他卻又是天生逆骨、不會屈從于別人的人。

  第二,通過多限知視角相互補充?!懂敶⑿邸愤@部小說由五部分組成,貫穿全文的劇中人物是畢巧林。前兩部份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敘述故事,給讀者以感性印象。后三段的日記則通過主人公自己的口吻細致地分析解剖了人物的內心,給讀者以理性認識。這樣使得畢巧林這個形象變得立體,飽滿。也使故事情節的敘述配以合適的視角,恰到好處展示了人物特點。比如,《馬克西姆 馬克西米奇》這個故事中,通過旁人的視角描述了兩個老朋友見面全過程中,馬克西姆的熱情與畢巧林的冷漠的強烈對比。見面前,馬克西姆是充滿激動與渴望的,他告訴仆人他與畢巧林是至交。雖然這沒有引起仆人的興趣和關注,也沒有使畢巧林及時地趕回來與他重逢,但這些并不影響他的心情。然而,見面的時候畢巧林神色的冷漠,顯得馬克西姆的熱情仿佛是不合時宜的?!八焓謩傄獡肀М吳闪?,誰知畢巧林卻相當冷淡地伸出手,只是友好地沖他笑了笑?!边@時,馬克西姆是窘迫且不知所措的,他才意識到在畢巧林的眼里他并沒有多重要。這個可愛的小老頭兒的心又一次受到了打擊。見面后,馬克西姆居然成了“一個頑固執拗、反復無常的老上尉”??梢姰吳闪值睦淠粌H傷害了別人而且對別人也造成了深刻的負面影響。假如這個故事放在畢巧林日記中來寫,那么這些細節就會成為難以表達的精彩部分。

  同時多限知視角也帶來了第三個特點,結構安排匠心獨具。關于這部作品的幾個小故事有以下三種順序。這些獨立的故事的出版順序是:《貝拉》、《塔墁鎮》、《宿命論者》、《馬克西姆·馬克馬西米奇》、《瑪麗公爵小姐》;時間順序卻是《塔墁鎮》、《瑪麗公爵小姐》、《貝拉》、《宿命論者》、《馬克西姆·馬克西米奇》。最后《當代英雄》的目錄順序則是《貝拉》、《馬克西姆·馬克西米奇》、《塔墁鎮》、《瑪麗公爵小姐》、《塔墁鎮》?;谶@些小故事的相互獨立性使得作者可以靈活地安排它們的位置,最終以畢巧林為線索形成一個由表及里、由外而內的認識人物的合理布局。

  最后我想將《當代英雄》與其它作品,以及與實際進行一個聯系,進一步探究“多余人”這個形象。本書最后一部分《宿命論者》實際上是一篇心理故事,講述了畢巧林對宿命論從不信、懷疑到深信的心理發展過程。某個夜晚,畢巧林與一位嗜賭的軍官符里奇中尉做了一個有關宿命的賭注。畢巧林在符里奇的臉上看到了死亡的信號并預言他當天會死。于是,中尉便拿槍對著自己的前額開槍。當他扣下扳機的時候卻是空彈,因此,中尉贏得了賭注。但是當天晚上,他卻因為和一個哥薩克醉漢說了一句話而被馬刀砍死,印證了宿命論的魔力。而后,畢巧林也決定檢驗自己的命運,他活捉了那個兇手,展現了自己的智勇雙全,得到了人們的欽佩與贊揚。對于讀者來說這或許是個令人欣慰的結局,似乎心狠手辣、心靈空虛、玩弄命運、好色的畢巧林還是有所作為的,終于做了一件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好事。事實上,萊蒙托夫通過這個故事是為了給我們展現一個美好的結局讓讀者聊以慰藉嗎?當然這個故事有著更加深刻的意蘊,它讓我們明白:社會給予年輕人實現自我的機遇,他就可能干出有益于社會的事,但如果社會漠視或剝奪年輕人實現自我的機會,他就可能沉淪、墮落,成為“憤世嫉俗”的多余人。這種社會現象的深刻揭示是從古至今都有所體現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使得出生對于文人仕途命運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這時,雖說使得一些文人有了創作的源泉,使得他們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比如鮑照著名的《擬行路難》等等都流芳百世。但是,門閥制度的實行也不可避免地使社會上產生了一些憤世嫉俗的百無一用的書生。他們有壯志卻難酬,有博識卻無用,不僅不能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而且不能從事農業生產、社會勞動,只能一味抱怨生不逢時,成了一批社會的多余人。

  在中國的現代文學作品中,郁達夫的《沉淪》體現的也是一個多余人的典型。書中描寫的是一個患憂郁癥的留學生,故事發生在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上個世紀清朝末年,那個時候東渡求學的愛國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雖然東渡,卻不是去尋訪救國的道路的,封閉孤獨的生活加上長期壓抑的青春的沖擊,使他不免憂郁竟至于性格扭曲的發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瑣沉淪,以至于才21歲的他就要走向自裁,在自裁前,他還有一段血淚交加的哽咽:“這干燥的生活.......祖國啊,祖國啊,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吧,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里受苦呢...”

  其實我覺得巴金寫的許多作品中所體現的也有多余人的影子,比如《家》中的那高氏三個兄弟,在我看來,其實歸根結底都是時代造成的多余人,以老大和老三為典型。老大高覺新在社會與家庭的壓迫下,不敢斗爭,只是一味地犧牲自己。他雖然憤世嫉俗但是從不在家人和權威面前顯露出來。他的斗爭是失敗的,或許說他根本沒有勇氣進行實際的斗爭。他順從于命運的安排還有社會上約定俗成的禮節,最終成為了一個終日打牌、跑腿買東西,對大家長唯唯諾諾,謹聽長輩使喚,喪失理想的人。而老三高覺慧似乎看起來要好一些,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與個性,最后他決然逃離了家庭,這看似是一種解脫但是他是真的成功了嗎?在沒有經濟獨立的情況下的離家出走是可取的戰略嗎?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經濟上沒有獨立的女性離家出走只有兩種后果,要么死要么墮落”。對于覺新來說,我想結果大概也是這樣。

  還有那一批在看了《家》后的五四時期的青年男女,他們紛紛效仿離家出走的做法,最后成效并不明顯。他們的才學與思想沒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反而帶來了自身的毀滅。在另一部作品《寒夜》中,主人公汪文宣帶給我的“多余人”的感受就更強烈了。全書中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寫他的無用、軟弱,還有生命中的糾結感。他既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創辦一番轟轟烈烈的教育事業,也不能帶給家庭穩定和幸福,他只能感嘆時勢的不濟,悲憤地抱怨命運。他的“多余”使他走向了死亡,走向了毀滅。

  而今“多余人”的產生不僅是社會造成的,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本身個體的原因?,F在的社會上是否還存在著“多余人”呢?想必那是肯定的,比如20xx年引發社會極大關注的復旦大學投毒事件,被害人黃洋與犯罪人林森浩本是舍友一場,但卻因為一次口角使得林森浩動起了殺人之心。在林森浩的身上我也看見了許多畢巧林的影子,他有學識,成績優異,曾經多次獲得獎學金。但是他并沒有將自己的才干發揮到正當的用處上,最后還是做了傷天害理的壞事,成為了社會的多余人。這告訴我們如果有學識的人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不能正確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么他對社會將會產生更大的危害,正如畢巧林一樣,他博學多聞、善于把握人性,所以他能夠如此玩世不恭、將人情玩弄于股掌之間,將生命視若草芥。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奔偃缛R蒙托夫通過《當代英雄》為我們塑造了畢巧林這個形象,給讀者來的不只是憤慨與不滿,而且激發了人們的思考與反省。那對作者本人而言甚至對社會都將極為欣慰的一件事情。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

推薦高校

    推薦學校

    中職院校
    相關新聞
    老熟妇乱子伦中文观看@国产免费欧美日亚乱码@2B哥哥综合影院@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亚洲国产人物在线观看